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8|回复: 0

朱锫:建筑是城市中积极的公共场所

246

主题

0

回帖

10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01
发表于 2024-9-25 10:27: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数字北京有几层意思,它凝聚了我们很多对建筑上的一些思考,我觉得数字北京给了我们一种机会,这种机会就是让我们重新回顾甚至是审视我们的过去,包括我们到现在所做的一些事情。
让我们思考的是:如果说工业社会孕育着现代建筑的诞生,那么如今的信息时代会给建筑带来什么样的变革?1990年代初在纽约近代美术馆(MOMA)举行的信息艺术大展,实际上是人们已经开始提出问题,即当今的建筑是否还跟我们工业时代的建筑是一样的?经过十几年的酝酿,数字北京是我们回答这个问题的一种方式。

我们最初的构思,基本上是建立在它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去体现信息时代的思考上的,或者就是所谓信息时代建筑的形式是什么样的。那么,这当然是基于一种现象学的理解,我们在做这个投标的过程中,实际上看了很多,搜集了很多放大的电脑芯片的照片,这样你会有惊人的发现,这些放大了上百倍、上千倍的照片,在结构和视觉上都和我们当代的城市有着一种非常好的内在的逻辑关系。实际上现在的城市的空间特性就是一个所谓多样性,流动性,以及它表现在现象学上的特点。所以在这个建筑设计里,我们也希望做一个放大的,即足够大的比例的建筑,去反映人们平常所接触的,体验不到的一个微观世界,甚至包括它的在速度上的特性,也在这个建筑里得到很多反映。

建筑:积极的公共场所

现在城市发展的速度虽然非常快,但是能够通过建筑思考的机会并不是太多。我们在深圳正在施工的几个建筑,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对中国建筑的一种理解。我觉得1990年代的实验性建筑的意义,在于它突破了一些常规性的思维方式,但是10年过去了,中国都市化的进程速度,呈现出文化跟城市之间的不匹配状态,和国外在同一问题上产生很大的落差,实际上这也让我们思考实验性建筑其自身在建筑学上的意义,以及它目前的一些不足。因此,我自己提出了一个“实验性建筑与实践性建筑”的特点问题,我们目前参与的项目,不仅有小规模的,比如小到几百平方米,还有大到像数字北京这种大规模的,而在深圳做的国土局的办公楼都是几万平方米,这些建筑设计的意义已经不仅仅限于在建筑学自身内部的探索。

拿国土局的办公楼来说,这栋楼的出现确实改变了深圳很多政府办公的形象,它确实影响到了我们的城市和社会。举例来说现在很多政府官员谈到盖自己的政府机关办公楼的时候,不再像过去盖一个办公楼,过去传统的政府建筑都是高高的台阶,中轴对称,都是权利的象征,与城市的发展观念差距很大,这是我们这个设计的积极意义。通过我们的实践,包括很多政府官员都在讲,政府的办公建筑应该是谦逊的、透明的、开放的,不应该是排斥人的。对于整个城市来说建筑是一个积极的公共场所。

建筑是改变建筑城市的手段

谈到今天我们的建筑实践,或者是包括我们今天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这就是,东西方教育的结合使我们看事情更客观,特别是更珍惜中国文化的内涵。举例来说:西方的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它很注重工作方法,强调过程中研究的特点,我觉得这深深的影响了我自己的观念。记得在上学的时候,受到了几个人在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接触而带来了很多建筑观念上的转变。比如关于谈到建筑所具有的社会性和城市性来说,实际上是在上学的时候,库哈斯(Rem Koolaas)教授向我们灌输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建筑不再是通常那样解决建筑内部的问题,建筑是改变建筑城市的手段。即使我们有时候看到建筑也无法从机器时代的机器美学解读建筑,但是建筑对城市的意义仍然重要。大家看他的设计确实有生命,能量,包括库哈斯做的CCTV。也许很多人觉得它丑陋,但是在更深的意义上,他试图把建筑作为一个个体改变城市和人。我们追求建筑的场所化,甚至于追求建筑对人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对城市的影响,这始终是我做建筑的出发点。

建筑是人与自然对话的场所

另外一个影响,我们上学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好的教授查理斯?柯利亚(Charle correa)。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始终强调我们今天谈到生态的时候,很多人有曲解的意思。实际上我们今天需要注重的是,建筑与空气、阳光,甚至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非常重要,建筑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建筑实际上是人与自然对话的场所,这是我的体验。比如建筑师实践的场所,无非就是在城市或者是自然的环境下。一方面我们理解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建筑应该是改变城市的手段,既是激活促进城市发展、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的手段,也是享受自然,与自然对话的场所。

这里面有一个共性,建筑自身的意义是解决人的问题,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个是解决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一个是解决建筑人和城市的关系,恰恰是这两者的结合,才造就了我们的今天。我们所设计的龙岗规划展览中心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我们试图用类型学的手段探索建筑地方化的问题,或者说中国性的问题。我觉得中国地域很大,气侯问题是一个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在龙岗这个项目里,我们看到广东的客家都是水平向院落伸展的方式,这在过去是可行的,但是在今天城市高密度的环境里,无法重复过去那种纯粹的现象,因此我们用垂直化的方式表现现代的院落。现在看不到传统的材料,看不到传统聚落形式的影子,但是感觉到了建筑的地方属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pgive@qq.com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添加微信客服
  • 关注公众号
批给屋 © 2001-2024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蜀ICP备12029808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