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5|回复: 0

由张雷而起 PS:一篇好文章,不容错过~

246

主题

0

回帖

10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01
发表于 2024-9-25 10:43: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张雷毅然决然辞去了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和建筑设计院副院长的职位,他朋友解释原因是他想专注于“房子” 的设计。这让我对他产生了敬意。
张雷的成名作—学生宿舍,曾经让我对他丝毫没有敬意只有蔑视,只要去次德国,那满大街的“相似”张雷的手法足以让这个念头产生数次。但最近他的“碉堡”的确触动了我。
张雷不看电影不看书,但喜欢足球和NBA,更喜欢逛街买衣服。不过无论什么牌子,他只喜欢黑色。他标志性的黑色还就是他的墨镜,他极端到晚上开车以及在室内都带着墨镜,不过据说最近年纪大了,视觉不行了,在室内就不再带了。
可是“碉堡”还仅仅是触动,里面还是少了那种感动,那种源于空间的感动。就此,他朋友认为这是张雷本性使然,他说张雷认为建筑如同时尚,新鲜和时髦的外观才是要旨。
不过当张雷辞去一大堆社会职务而专注于“房子”时,或许他会改变。毕竟在当代,专注是多么稀缺的勇气和毅力。
当年张雷、张永和、马清运、王澍和刘家琨这五个人当中,建筑上才华最高的是刘家琨。不过奇怪的是,当张雷在不断进步而刘家琨则似乎止步不前,似乎他失去了对建筑的兴趣而投身到四川艺术家的圈子中去了。
四川的艺术家们围绕在翟永明(诗人)周围,享受着资本带来的幸福生活,他们作品的价格在拍卖行上不断创新纪录。但30年来,就我所见,这些越来越富的画家们没有一幅作品对我的震撼超越《父亲》,或者说连打动也没有。翟永明的前夫何多苓的画好像有了些进步,他最近的画展中有几幅作品触动了我。
而刘家琨似乎还没有可以躺在功劳薄上安享晚年的资格,他不是罗中立,还没有象《父亲》那样的建筑作品可以封笔。
王澍也有了些改变,最近不穿中装了,大概模仿张雷,也一身黑色了,黑色小脚裤以及黑色衬衫包裹着发福的他,显得有些不自然。据同济IC的论断,他最有机会成为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奖的中国人。
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是他的恩主,不仅让他执掌美院建筑学院,而且把大量的设计任务委托给他而成就了他。所以当他和许江一起接受采访时,王澍显得那么谦虚。
王澍年轻时也狂言,认为中国只有他和他老师算得上一个半建筑师,齐康是半个,尽管那时他还没一个作品建成。
可是他的作品毁誉参半,毁多半来源于糟糕的功能布局,粗糙的施工,随意的节点设计和不够细腻的造型处理。但无论如何,他利用对传统文化解读构筑了他不同于张永和以及马清运的个人标示。
他曾经宣称《闲情偶寄》是他的灵感来源。但李渔是个边缘的帮闲文人,所描绘的图景和《长物志》在品味上相距甚远,但文震亨则似乎被他忽略了。
去年一个会议上,他夫人又宣称他们要做宋代的建筑师,但就演讲本身而言,似乎他们的考据工作并不严谨和深入,“宋代”看来又仅仅又是个装饰词。
王澍也曾自称自己是个业余建筑师,杭州某个小腕则不客气地讲到,就他建筑质量而言,这倒也是事实。
王澍自称是个文人,但文人有时不见得是个好词,去年他遭遇一个不小的危机。本来是好事,他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获得了一个奖。他的作品是一个拱形的建构。“王澍懂建构?”这是我的第一反应。爆料者则惊讶地回应到“怎么所有人听到这句话都是这个反应。”但这个建构据说是出自和美院做教育交流的瑞士人维克托之手。于是一场设计权归属的口水而爆发。
我不太关心威尼斯双年展,可能是我从没被它看上的缘故。但更重要的是,在双年展上,参展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只不过是策展人增加自己影响力的筹码,参展人们更是评论家的板上鱼肉。双年展一如既往地向公众强调谁是艺术界的话事人。
王澍们明白话事人的力量。一个参加双年展的记者惊讶地发现,王澍、张永和以及马清运疯狂出席各种社交场合,在那些评论家、博物馆馆长和策展人面前,这些中国的“大佬”们端着酒杯霸气侧漏,谦卑到有些阿谀的样子。
马清运的微博上总是即时发表他和各类名人的照片。他的同学很奇怪这点,“老马已经那么有名了,难道他还是不自信?”名人是名人的背书,但显然有的名人确信自己不那么有名。
马清运和张永和其实有许多相似点,都试图以建筑师为基点来追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话语权。但马不像张有个低调但人脉深广的父亲。他是很努力一步步走到中国建筑界的前台的。张做MIT系主任,他就争取获得了南加州建筑学院院长。不同的是,在和教授们的博弈中,张早早败下阵来。张一卸任就参加了千人计划来到了同济。上海的一位著名海归建筑师的判断是他早在任期结束之前就谋了这个退路而显示了他对连任毫无信心。 马则妥协,不与教授们冲突,并谋得了连任。“老马是聪明人。”他总结道。
马和张都试图扩展他们的社会影响力,这样,建筑界看来小了点,于是大家都要干点别的什么,甚至越干越多,主业变成副业。我不太相信超人,我认为体力和时间最终决定人的极限。同时做许多事意味着每件事都浅尝辄止,这是当代艺术家和基金经理的风格而不是建筑师。
但不可否认他们都是努力的人,年龄相似,手段相似。但正如2011年5月18日朱文一的戏言,长江总是后浪推前浪的,也就是5年前,新星诞生了,如此光耀,如此迅速,让辛辛苦苦的老一辈顿时黯淡不少,他就是马岩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pgive@qq.com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添加微信客服
  • 关注公众号
批给屋 © 2001-2024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蜀ICP备12029808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