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8|回复: 0

违章的建筑:王澍 X 谢英俊

246

主题

0

回帖

10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01
发表于 2024-9-25 11:15: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违章是一种所谓非法、无身份、与不被官方(或主流价值)允许的作为。但在此刻建筑几乎全面被权力收编的时刻,我们意图对建筑所为的本质究竟为何,作个思考与再定义;也想藉此声张说:违章是有道理的!
你是否曾经由上往下看过我们生活的城市?或者在高速公路上俯瞰时,是否发现整个城市覆盖着大小不一、此起彼落的简易临时建筑?违章建筑被视为非法与破坏市容,但却又无处不见,其代表的意涵究竟是什么?
由忠泰建筑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策展人阮庆岳策画的「朗读违章」展,于2011年3月11日至4月17日,于UrbanCore城中艺术街区推出,本展邀请两岸极具代表性的建筑师王澍及谢英俊,分别利用街区内屋顶、后巷等空间,搭建「违章」的建筑实体作品,并配合两位建筑师十年来的作品及文件展,与台北蔚为风华的违章建筑现象进行对话。策展人提出:「违章是一种所谓非法、无身份、与不被官方(或主流价值)允许的作为。但在此刻建筑几乎全面被权力(政治、资本)收编的时刻,我们意图对建筑的本质究竟为何,作个思考与再定义;也想藉此声张:违章是有道理的!」
中国建筑师王澍相信工匠与传统营造技术的内蕴多元价值,可能比全球化下的单一标准产物更值得学习与尊敬,他对时代提出严厉的批判,对抗建筑的现代性以及其背后所夹带全球化的简单专业化议题。他对「以新为尚」的现代文明提出扣问,将现代城市兴建中,大量拆除无用的砖瓦,运用到新的建筑里,再配合在地工人的知识与技法,创造出向传统「循环营造」学习,且不以老旧为耻的建筑。
台湾本地建筑师谢英俊则不反对建筑的工业化走向,但提出「简化构法」,让单一家户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展最大的个体与差异性格。他协助921后的邵族家屋重建,并探讨无壳蜗牛住宅问题,认为现代盖屋技术被垄断化,非都市地区因缺乏现代技术,也无资金雇工,都市地区则因土地及房价高涨,使许多人没有自己的房屋可住,因此提出盖「人民的建筑」,利用「简化构法」的轻钢架结构,以及尊重用户的「开放建筑」模式,以响应当前的时代问题。
两位建筑师均对现代主义的建筑思维提出修正,认为建筑不应脱离人本的思考,而应该符合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彰显个体的有机及生命力。两人对现代建筑提出反思,不以此刻资本主义的后工业文明为据,另外积极探索新的可能,以小型、独立的建筑操作模式,来对抗与修正现代建筑的大系统走向,坚持建筑必须以人为本,尊重传统技法与在地材料,充分展现「由下而上」操作建筑的可能,挑战及再定义建筑与权力间关系。
违章建筑虽不被主流允许,但自有其意义与本质。策展人阮庆岳以两人过去十年的作为,对应台北的违章建筑,在UrbanCore城中艺术街区,请二人分别以手工性材料与轻钢架,在屋顶以及防火巷内搭建「违章」,提出对此议题的思考以及再定义。
策展理念 文:阮庆岳
2000年3月4日邵族长老陈进复入厝,全体「先生妈」共同参与,由长老妻抱着祖灵篮,边走边与祖先对话,直到新居内,自此邵族族人陆续迁入谢英俊与他们合力搭建的921重建家屋,邵族小区正式成形。并开启尔后谢英俊一系列同样以「协力造屋」为出发的作品,譬如四川汶川震后的杨柳村羌族家屋重建,与仍在继续经营中的台湾八八水灾重建工程等。
在「业余建筑工作室」成立的三年后,王澍于2000完成他第一件重要作品: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宣告此后十年将逐步积累的重要位置点,包括2006以「瓦园」代表中国国家馆首度参展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其后并接续推出二件极重要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宁波博物馆。
王澍与谢英俊在新世纪的头十年,双双展现耀目成绩,宣示两岸华人将积极承担现代建筑未来走向的必然责任与使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二人都提出了对现代建筑的深刻反思,与对操作路线的修正看法,并不以此刻深度依赖资本主义的后工业文明为据,另外积极探索新的可能。
谢英俊一贯的建筑信仰,在操作建筑时注重建材的环保与在地性,工法必须轻便简易、造价力求便宜,关注在地物理环境(采光、通风、隔热等);也触及社会弱势者(边缘族群、贫病残障、低所得者等)的居住权,同时思索建筑专业被菁英垄断等社会议题。
谢英俊并不反对建筑的工业化方向,但遵从的同时,也提出他的修正意见。其中首要的就是「简化构法」,这是考虑构筑技术的不断难度化,与对特殊专门工具的持续依赖化,会剥夺弱势者参与构筑的权力;整个思维的目的,在于企图使构筑的参与权,能真正下放到更普罗的非专业阶层去。其次的「开放建筑」,则是在施工合理性与在地技术的对话上,维持有机的可调整性,也就是在全球化与标准化的时代大趋势下,顾及单一家户能微调的权力与能力。
对于当代文明精神家园与文化本体流逝的悲怆,赋予王澍坚定的使命与力道,而他意图挑战的是现代主义的理性思维,以及所面对的「城乡建筑的摧残」状态。关于现代性以及其背后所夹带全球化的问题,王澍写着:「在这样大时代的背景下,我现在所做的工作可以称之为对差异性的捍卫。我把工作室叫做『业余建筑工作室』,也在于针对全球标准化制造背后的简单专业化,对真实的、自发的、差异性的生活与工作方式的捍卫。」
在这样的原则下,王澍相信工匠与传统工法的价值,他写道:「但我以为,传统中国的建筑学,实际上是和我们今天熟习的建筑学,完全不同的一种建筑活动。这种活动的本质,在于其对自然的敬重与顺应,远比我们近日熟习的建筑学更加优越。但它现在只残存在中国农村地区工匠手中。这几年我的建筑活动,即在于当这种活动如何面对当代的建造体系,促成其自然的演变,让一种被贬损了一个世纪之久的价值观活生生的复活。」
二人都是以小型、独立的建筑操作模式,来对抗与修正现代建筑的大走向,都相信建筑必须以人为本,同时尊重传统技法与在地材料,展现此刻「由下而上」操作建筑的可能。本展览延续两人原有的思维,焦点转到台湾都市现象中,极具指标与争议的违章建筑,思考建筑专业者如何与这样自发的现象对话与学习,期待从而提出一种以亚洲都市为本的都市眺看位置点。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pgive@qq.com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添加微信客服
  • 关注公众号
批给屋 © 2001-2024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蜀ICP备12029808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