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79|回复: 0

坂本一成语录

246

主题

0

回帖

10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01
发表于 2024-9-25 11:30: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坂本老师那么大年纪了,上课上到最后还要一一地给学生讲怎么画图的问题。都是我们的责任,听得汗奔奔。关于画图坂本老师说过:

1,配景不能画得太细,太抢眼。画得太细就成了前景,更主要的信息反而退后了。

2,你把栏杆画得那么密,栏杆全跳出来了,图纸成了栏杆厂家的图了。

3,立面、剖面底下的那根线不要画那么粗。画得太粗人家就只看它,不看建筑了。

4,图纸都要用完整比例打印(如1/100),不要用半档(如1/150)。半档都是在杂志发表等情况下不得已而用的比例。

5,高年级同学应该要在设计考虑到管线在楼层中走的问题了。

6,课程图纸主要反映建筑中的空和非空。仅仅把柱子涂黑的图纸,假如不是想表现结构的话,就没有意义。平面和剖面要把结构和墙融起来画。剖面一般要画到吊顶,因为那才是人感受到的面。

7,图纸的排版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交代一种图与图之间的关系。这与设计一座建筑是一样的。比如假如你将平面排在一张里面,读图的人就会感觉比较方便。图纸的张数要尽量的少。

8,cad中块的家具是不能用的。要自己画。1/100图纸中的家具和1/200中的细节上肯定是不一样的。1/200图纸上的肯定要更抽象。
   

坂本说(课程之总结)
2010/7/1 22:13:16
关于设计教学,坂本老师在本次课程总结的时候说:

1,课程快上完时候,我可以感觉到tj有一些同学非常聪明,只是有的人聪明没用在点子上。他们在设计上非常有能力,但是完全走错了方向。

坂本说(100525)
2010/5/26 22:48:25
5月25日晚,坂本老师作了一个名为“建筑,构成的诗学”的报告。

坂本老师说:建筑在被人用,给人方便的同时,剥夺了人的自由。设计建筑就是要在享受建筑所提供的方便的同时,获得自由。这种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那种自由,而是一种身心上的自由。作为建筑师,我用的是建筑构成的修辞来获得建筑的自由。(这里所说的“构成”不是我们建筑构成课上所说的形式的构成,坂本老师所谓的“构成”应该是指建筑各个部分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修辞应该可以理解为对设计进行非常仔细的斟词酌句地的处理。)要获得自由,就要将心中的条条框框去挣脱掉。

“概念”就是设计中的一个基本想法。(坂本老师说,这一点似乎不需要强调,但他怕大家和他的理解不同,还是讲了这么一句。)

形式被赋予了意义后,建筑就被束缚住了。比如坡屋顶,由于它们太常见,太日常,因此它们就不带有符号性。但由于它们所具有的基本建筑特征(排水及结构等)又使它们可以作为建筑成立。它们不带有意义,但又具有建筑本身应有的姿态。

讲座后,坂本老师说:讲座上有一位同学提到了山本理显设计与我设计的相似性。这种相似只是形态上的相似,从本质上看是不同的。象很多山本这样有规划思想的日本建筑师都喜欢对空间进行分级处理。他们的理想就是半公共空间(common)中的自由感。所以,他们设计的住宅看似自由,但细分析一下全是半公共空间中的自由。而我要消解半公共空间,给人一种私密空间中就能感受到的自由。在日本我的这种思想很多人也是不理解的,尤其是在象大型建筑公司这样的环境中。不过,我的这种思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日本年青建筑师理解,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半公共(common)被认为是出于对私密空间安全围护的需要。但在现代社会中,很多情况下安全已经没有问题,或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解决。所以对半公共的要求,与其说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到不如说是一个立场问题。空间层级的产生,看似一个物质层面的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阶层的一种分化。在日本兴起的一种超豪华的,用围墙包起来的集合住宅,表现了社会阶层从均质到分化的一种趋向。

最后坂本老师说到了他最喜欢的传统建筑。他认为江户初期书院造建筑对现代设计有很大影响,值得看看。这种房子在京都有很多。他推荐了園城寺客殿。
2,有的同学有很多不好的设计习惯,第一次看上去还不会做设计。他们一定要抛弃那种“有了一个想法,然后就把想法形式化”的做设计的方法。肆意对自己个性进行展现,不是建筑设计应该有的方法。在建筑设计中强调让个性自然流露也是不对的。“自然”有很多的方面,不一定必须是以个性的自然为主的。要是没有这次课程的训练,这些同学也许会永远在这样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发展下去。这个课程假如可以让大家理解建筑设计是什么样一个过程,让大家意识到形式必须是有根据的,它的目的就达到了。

3,我们的很多同学做设计的时候一开始就从形式上想问题,这是对建筑缺乏思考的表现。设计应该先从城市及环境中找到关系,然后再从内部对建筑进行理解。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一半以上的学生已经有了进步。

4,没有对建筑的思考,你就找不到设计的依据。在中国无论是实践建筑师还是建筑系学生,很多都是拿感情上的东西作为依据来进行设计。这是错误的。感觉要建立在依据之上才能成立。

5,设计是要取得各种要素之间的一种关系。形式也处在这种关系之中。关系一旦消失,形式就被孤立并呈现出来的。只有有了关系,物与物的联系就成立了,形式才不至于被强烈地呈现。



坂本说(100525,答笔记人老师)
2010/5/25 23:52:31
城市笔记人老师通过网络问坂本老师:

如今上海郊区的大格子下的带围墙的住区,其空间层次该怎么办?换言之,对于这种一排排都是板式高层的居住区,除了高层的楼梯和过道可以形成半公共空间之外,要不要像80年代还比较强调居住区的“组团化”?其实,同济的规划,历来是梦想着多层组团、并效仿旧式里弄的。多层好说,高层估计就没有什么人再这么做了?
如果让我再思考一遍,并把问题说清楚的话,我的更大的潜台词是这样的:传统的城市里,像巴黎、伦敦、上海的旧区,在高层没有进入的时代里,统治建造层高的,就是两条腿。然后,我们都会在城市的平面肌理上,看到非常丰富的空间组织;现在,情形等于,城市平面上的丰富性因为高层的出现,彷佛跑到了天空的建筑剖面上去了(比如库哈斯的建筑或是香港的建筑)。
我的问题是,地面上的递进的层次,是不是在高层时代,被牺牲掉的可能几乎是100%?

坂本老师说:象在上海城市中这样占据巨大街区的,被围墙包着的小区内的高层住宅的入户门一般都是门禁控制的。对于住户来说,进了这种住宅的门以后感觉的就是半公共(common)了。相对于这个半公共来说,小区的内部,尽管有墙包着,但也还是一种公共的感觉,或者说一种相对的公共。建筑师是可以对这种半公共与公共之间的关系进行设计的。

我理解,坂本老师认为,当高层为主的小区大到一定程度后,区内部的人不但多,而且构成也非常复杂了。这时候,围墙的象征意义就越来越大。在这种小区里,哪怕有围墙,人们感觉到的多半还是一种公共的感觉。所谓的半公共则出现在住宅楼的内部。作为建筑师,需要找到一种这种半公共与公共之间的关系。所以,尽管我们不得不设计这样的高层住宅,但其中还是有可以进行这层关系探讨的可能。只是这种关系更多地反映在立体上,而不是低层时代的平面上。


坂本说(100520)
2010/5/21 22:20:57
坂本老师昨天对进行了一周半的作业进行了评讲。他讲评的重点是针对建筑的公共,半公共(所谓的common)及私密之间的关系。

坂本老师说:“象我们这样一个专家公寓项目的房间里面是私密的。房间外面的小花园、走廊、门厅、楼梯则都是半公共的。这些半公共的空间要与再外面的公共空间之间有某种连续。虽然我个人很希望将半公共的部分消解掉,但那只是一种理想。真的要把半公共消解掉,是需要很大的努力的,不是很简单的。在实际的设计中这往往是不现实的。如果半公共消解不掉,我们就要解决好它与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比如在上海的社会环境中它就会有独有的一种存在方式。”

(这里是坂本老师能给我们很大启发的地方。他非常在意每个地方的特殊性。尤其是这个地方的独特社会环境。只有理解了在这个地方人与社会的特殊关系,才能将社会带进建筑,才能为这个地方设计建筑。笼统地谈论城市设计、城市空间是很难落实到最后的设计中的)

坂本老师说:“在我们这样的一个项目中,只有解决好半公共与公共之间的关系,才能塑造出场所的性格。半公共与公共之间关联的解决是第一位的。解决不好这个关系,设计就无法被认可。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形成建筑与城市的关联,是这个课题的主要问题。建筑在与现实的格斗中成立。建筑师则在解决复杂问题的搏斗中获得设计的快感。”

在方案评讲过程中,坂本老师也非常重视对方案的公共、半公共及私密之间关系的讨论,并鼓励通过功能及空间的交错及叠合来增加这些关系间的关联。

另外,坂本老师对作业的功能要求非常很严格。通风、采光、流线的顺畅、结构的合理、视线避免干扰、空间好用等等都要仔细盘查,很象我们这里非常老派的教授们的作风。在这形式主义横行霸道的时刻了,给了我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坂本老师认为近一半的作业设计深度还不够。并强调了设计要有一种意图,也就是所谓的概念。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坂本说(100506-100508)
2010/5/8 23:43:59
坂本老师在课程的开始先后布置了两个作业。先是有一周的时间分析一个能指导今后设计的案例(也是因为碰见长假的原因)。然后是用2天时间做一个1/200的带有功能示意的体块草模型,层高暂定3.5米。

第一个作业:

一定是由于我们没有为我们学生培养起良好的进行案例分析的习惯、方法、意识、眼光及能力,第一个作业完成得很不好。绝大多数作业都是很笼统的分析,没有形成对设计借鉴的聚焦,无法对后面的设计进行指导。基本能达到坂本老师要求的作业只有一份半。

如果绝大多数作业都有问题的话,其教学也是需要检讨的吧。

针对这个作业,坂本老师主要强调了“尺度”(scale)问题。他说:

尺度是建筑的基本元素,尺度问题出现后,在建筑中的很多东西就会变得更加复杂。抽象的,图示性的设计,其实不是真正的建筑。图示建筑与真正建筑的区别就是它中间是没有尺度的。建筑所应该有的丰富性,也因尺度的出现而出现。

尺度一出现,很多概念就无法站得住了。门、窗、廊等也只有有了尺度的介入才能成为建筑的组成部分。没有尺度与功能相互之间发生的关系,建筑的概念就是空的。

(我理解,所谓的尺度,除了这个词字面的意思外,本质上就是“人”如何使用及感知建筑的意思。尺度是有“度”的,是有人对空间大小的感知在里面的。在具体的设计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有故事的人画进你的建筑中吧。)

第二个作业:

第二个作业坂本老师虽然也很不满意,但我感觉这和学生对坂本老师的设计思想不理解有一定的关系。另外也和学生的设计习惯中,受到单纯形式设计束缚太大,不理解设计中有需要解决的更重要的问题有关。

在这个作业中,学生做的周围环境模型非常不准确,这让坂本老师很生气。他认为,对基地的严谨描述,是设计得以发展的基本依据。对这些问题的马虎,证明了大家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漠视。他当场要求大家把模型调整好,然后接着上课。

针对这个作业,坂本老师主要强调了城市关系、功能排布与人的行为及空间感之间的关系、建筑中如何调节私密、半公共、公共之间关系这三个方面。他说:

建筑是在其与城市环境的格斗中才得以成立的。上海有很多概念非常强的建筑,但它们都无法给城市一个积极的关系。以单一概念出发形成的建筑很难与复杂的城市环境及建筑问题发生关系,因而往往是不可行的。概念必须要复合,要在复杂的关系中能添加进建筑,然后才算成立。

(所以,坂本老师在这次课中完全没有追究学生的概念是什么,而是紧紧抓住建筑在城市中的关系进行讨论。并逼问与建筑设计相关一些基本问题,包括,现状围墙如何结尾,进深太大如何做居住客房,公共性到那里结束,如何从街道感受连续关系,如何顾及前后左右的邻居,如何形成恰当的商业氛围。另外,考虑到基地周围,尤其是大学前面街道城市空间非常凌乱,坂本老师很坚持建筑如何使城市得到延续性。)

坂本老师说:

如建筑与城市关系、建筑与邻居关系的问题,虽然通过后面的手段也可以多少得到一点解决,但是由于它是最主要的问题,所以你一定要在设计最最初期就把它干净地解决掉。这样可以为你的后期设计调整留出尽量大的迂回空间。

(其实,建筑与城市关系我们在其他课程中也有同样要求的。但这种要求会迅速地被师生们积极的形式构成意愿淹没。只有象坂本老师这样,在这个问题上死打烂缠,才能把受形式训练毒害太深的人们拉回到健康的设计轨道上来八 。)

(还有一个感觉,坂本老师在草模型阶段还是愿意给学生一些非常直接的建议的。给直接建议会有的危险是,学生会在不理解建议本质意义的前提下,盲目接受并深入。但由于这还是非常草的模型阶段,我认为现在给一些建议,还是可以留给学生足够想象及发挥空间,还真是一个不错的剪枝嫁接的时机呢。)


坂本说(100505)
2010/5/7 0:01:51
坂本老师昨天晚上在报告厅做了名为small compact unit and island plan的讲座。

讲座上及讲座前后他说:

现代社会形成的巨大的住宅建筑就象墙一样把城市和居住隔绝起来。传统城市中所有的那种居住直接面对城市空间的模式渐渐在消失。而我在自己的设计中想要的正是这种居住与城市空间之间的直接连接,两者间毫无过渡(坂本老师称之为“common”)的关系。

为了达到这种状态,我从无意识发展到有意识,形成了这样的设计策略。

第一,让在城市中的居住可以直接临街,这就是所谓的small compact unit。

第二,让城市可以延续进大体量的居住建筑,这就是所谓的island plan。

接着他举了自己设计的例子具体介绍了他如何用这个策略进行实际项目的设计。

谈到星田共同住宅区设计的时候他说,这个住宅区的结构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中心轴加两侧放射支路鱼骨状结构。但是由于建筑遵循了基地上的坡度而形成高低错落,加上建筑的排布都非常自由,没有什么几何规律,使人在住宅区时依然可以感受到空间不清晰的感觉。

同时,建筑及场地的高差给了住户一种由此及彼的感觉,增加了“回家”的感觉。道路、场地、绿化都被不清晰地和混合起来,造就了一种连续感。宅基地和公共场地也被连续起来,感觉上个人和公共的领域感很难明确分开。

住宅下部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混凝土在感觉上是一种土木结构,可以和地面融合起来。另外,为了建筑的私密性,一层被处理得比较实,混凝土是一种合理的材料。还有,因为场地有高差,建筑的墙体中必须有挡土墙的部分。混凝土墙在技术上可以轻松地承担这样的作用。住宅的上部则用的钢结构。这样不但可以节省造价,更可以使住宅在二楼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开敞。这样,在住宅内就可以很容易地看见外围的公共空间,给人一种居住中的自由感。钢结构的外面也用给人很轻盈感的金属包裹,配合内部自由的空间。所以,上下分层的结构不是因为形式而诞生的,它是在上面自由,下面具有私密性的设计后而诞生的。

会后,他还说,建筑的结构要和建筑内部的空间形成对峙才有意义。结构太弱不行,结构形式太重要的话,就成了结构表现主义,也不行的。


坂本说(100429)
2010/4/30 9:29:00
坂本先生今天带大家看了基地,然后在教室讲了对项目的认识及注意事项。然后大家提问。

整个过程中坂本说过:

1,不同人做的不同建筑日累月积形成了城市。在城市里做建筑,你就应该想想你做出来的建筑被重复后形成的城市是不是你想要的城市

2,把建筑围用墙起来,是中国的传统做法。到了现代,虽然社会已经产生了很大变化,但大家还是沿用了这种做法。围墙虽然可以里面的人一种被保护的感觉,但它加剧内外的差异,无形中也让里面的人产生了不安的情绪,给人带来了紧张感。这种紧张又是一种内心不安全的表现。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不使用围墙是否也可能给人安全的感觉。设计中,我们可以设想场地是完全开放的极端情况。也可以设想场地是完全围合的极端情况。在两个极端之间非常模糊及不清晰的平衡状态正是建筑的魅力所在。

3,我们场地上的小区门卫实际上也没很大作用,人们进进出出保安也不管的。它更是给人一种心理的安慰。它是社会问题(贫富分化、等级分化、种群矛盾)与传统围院惯性的叠合。作为建筑师,总希望自由,希望没有围合。但是社会又要求建筑师设计围合的空间。理想和这个现实之间的碰撞,如何面对这个矛盾是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的主要命题。

4,业主都是不懂建筑的外行。他们提出来的任务书常常是很粗略和有缺陷的。作为建筑师一定要有为业主策划任务书的能力。只有为业主策划出更合理的任务书,项目的品质才能提升。

5,做课程课题设计一定要假设有一个业主。当你设计中不知道具体的使用者时,还要想象建筑中人的生活。能想象他人的生活,是建筑师非常大的乐趣。

6,建筑场地上有地铁站、小区、商业建筑、办公建筑、学校。场地受大学的很大影响。建筑一半对外,一半对小区内部,还要负担小区“门”的作用。照理这里更应该是一个日常生活的广场(相对于没有日常生活的类似于大门口的礼仪性广场而言),而业主要求我们在这个设计一个“专家公寓”。这种功能要求和日常广场的场地要求之间是矛盾的。设计就存在于这种矛盾中。

7,建筑最本质的问题是:该建筑存在后使周围场所产生了什么变化。不是材料、形式等低一层次的问题。

8,大学和小区都有很好的环境。我们的场地居于其间。设计好了,就能让这种好的感觉延续起来。

9,设计中概念不可以没有,但概念又不可以太强。概念太强会给人震惊,因而无法获得持久的。社会性等因素与概念产生关系后,概念得到调整。这样概念才能处于强与弱的中间状态。

10, 建筑的内与外都是相对的。从世界的角度看,建筑是无法区分出内外的。所谓的建筑“内”的里面,你还能找到更内的空间,“外”的外面也有更外的空间。所以,我从来不将建筑分成内外。

11,第一个作业:找到一个和我们项目相近的建筑,它应该是与一个机构有关系,又与社会有关系的,具有双面性的建筑。分析这个项目。分析的成果将直接带指导下一步设计。(郭老师强调,这个分析不是什么流线分析、功能分析。这些分析如果带不到设计中去,那就等于0)



坂本说(100428)
2010/4/29 23:23:40
坂本先生刚到,一起吃饭时,给我们讲了很多。

坂本说:

不同老师的意见要不同才好。有批的,有赞的情况最好。学生需要在这种差异中学习。(言下之意,不能听表面意思,要琢磨的)

教学中,学生要对任务书有一定的见解。要会提出问题。不能一味地被布置任务。要主动地想任务背后的原因。

作为老师,你要让学生讲透,将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后,你才可能去下判断。

坂本有时候会让学生很快做一个设计。然后停下来醒一醒。再把场地、功能等因素加进建筑。这样,学生的第一反应和直觉就得到保留。项目的具体任务得已围绕最主要的骨架发展。

日本建筑学生中分懂技术(如东工,东大)及不太懂技术,只会创意的(如一些艺术大学)。懂技术的那批会在大企业中受到重视,然后就当负责人。只懂“设计”的,一般就只能永远沉在下面。

日本的大公司建筑施工公司有很强的设计力量。欧美建筑师和他们配合后,都会很惊讶。因为他们对设计细节的发展,远远好于建筑师自己的设计。很多项目直接找施工公司就可以了。他们设计的不会比建筑师设计过的差多少。

当然,大公司做不了小项目。小项目就全漏下来给了建筑师们做。建筑师们就拿了一个小项目猛做猛做的。

小住宅是人和建筑师联系最密切的项目。日本建筑师对住宅设计有很特别感情。许多建筑师也都是在这样的项目中起步的。

小住宅的业主辛辛苦苦赚钱付设计费,你也不好意思收太多设计费。所以,做小住宅还是挺苦的。为了生活,有大项目的话,大家还是要争着做的。

在日本,建筑师设计过的小住宅最多占小住宅建造量的1%。就1%还是提该过很多了呢。几年前,这个数字应该还只0.001%。

开发的住宅中,建筑师有一个理想,开发商有一个对业主的猜想,业主又有自己对家的设想。三者之间的交集很小。所以,比起住宅来,建筑师就非常难找到突破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pgive@qq.com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添加微信客服
  • 关注公众号
批给屋 © 2001-2024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W1.5 蜀ICP备12029808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